胎兒能接受教育嗎?對于這個問題康和坐月子,自古以來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深居母親腹內的胎兒既看不見又聽不到,怎么能談得上接受教育呢?這豈不是天方夜譚?
當然,就目前來講,即使是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也無法使安居母親宮內的胎兒直接接受教育。我們所說的胎教,只不過是對胎兒的感覺器官進行良性刺激的代名詞。我們已經知道,胎兒在6~7周時,就已經五臟俱全,會做吞咽、握拳、瞇眼、踢腿、翻身等各種動作。胎兒在第8周就可以用頭部及四肢的動作來表示喜歡和不滿的情緒了。以后的發展就更加樂觀康和坐月子,他不僅能體驗出母親的情緒以及外界的刺激,而且康和坐月子還能用大幅度的活動來表達他的情緒。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當母親不慎摔了一跤時,胎兒雖然因羊水的緩沖作用得到了保護,但是母親的驚嚇、擔心和疼痛卻會使母體某些激素大量分泌,胎兒受到這些刺激后極為不滿,康和坐月子用拳打腳踢來表示抗議。當母體的情緒和身體恢復正常后,胎兒也隨之安靜下來。
還有人曾經通過胎兒鏡對妊娠3~4個月的胎兒進行觀察,發現3個月的胎兒能毫不困難地轉動頭部、雙臂和上半身;4個月的胎兒能皺眉、動眼和蹙額,如果用實驗的方法碰其眼皮,胎兒會眨眼。這說明胎兒已經能夠對外界的刺激作出敏感的反應.換句話說,就是具備了接受教育的條件。所以說對胎兒進行教育符合胚胎生長發育的實際情況,因此是科康和坐月子學的、可行的。根據上述道理,我們可采取一些科學的手段,通過對胎兒的身心發育提供有益的刺激,使孩子在生命伊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為日后能夠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優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資料來源:gohaveababy.com/Article/%E8%83%8E%E5%85%92%E8%83%BD%E6%8E%A5%E5%8F%97%E6%95%99%E8%82%B2%E5%97%8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