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名大學生國慶日齊聚輔仁大學,宣誓這一學期「不偷懶、不遲到」,透過電腦螢幕為遠在偏鄉的弟弟妹妹輔導課業,拉拔弱勢孩子成長學習。指導老師呂慈涵說:「只需要把一個孩子教好,就是大學生送給台灣最好的生日禮物!」
輔仁大學四年前開啟偏鄉遠距課輔計畫,呂慈涵說,偏鄉孩子學習資源嚴重不足,甚至有錢也請不到家教老師電腦教學,因此計畫團隊採一對一教學模式,遠在台北的大學生,透過電腦螢幕、滑鼠、手寫板和鍵盤,教導偏鄉孩子功課。此計畫也獲得教育部支持,至今參與的大專院校已擴及至全台廿九所,輔導的國中小學童多達一千多位。
因課輔人數逐年增加,需要的網路頻寬越來越大,學生卻苦於沒有錢和設備增加頻寬。電腦教學中華電信受到老師與學生的感動,幫忙擴大網路頻寬,支付其中差額,還提供電腦和網路設備,讓網路課程不至於斷炊。
呂慈涵說,去年莫拉克風災,團隊還深入災區協助受災學童學業接軌。屏東縣瑪家鄉一位一心想考大學的高職生獲訊,電腦教學苦苦央求老師特別為他惡補,因他苦於鄉下找不到補習班;為了上視訊課,家裡沒電腦的他,得騎車到社區活動中心用電腦上網。下課後天色太暗回不了家,就在活動中心打地鋪,雖然辛苦,但他從不曾「曠課」。
一位腦性麻痺的原住民孩子小圓(化名),最初無法用手寫板寫字,戴上耳機也無法和遠端課輔員溝通,但小圓堅持上課,電腦教學每次兩個小時課程結束總是滿頭大汗,原本被放棄的她竟考上高職,跌破親人眼鏡。她更立志要考織品服裝系,只因想傳承阿嬤十字繡的好手藝。
呂慈涵說,偏鄉孩子其實也帶領大學生反思,有次孩子不肯打開視訊,本以為是鬧情緒,了解後才知道是被大人揍,電腦教學不敢被大哥哥看到他鼻青臉腫的模樣;有孩子學期中間突然從螢幕前消失,原來是當了「小媽媽」,只好輟學,這些社會現實對大學生而言,無疑是很大的衝擊。
呂慈涵笑說,「一對一教學」是很需要勇氣的承諾,只要任何一方遲到、曠課,課就上不成,「每次上課我都皮皮剉。」但她也說,大學生在國慶日宣誓特別有意義,「一個大學生只需要照顧好一個孩子,不讓他走偏、變壞,就是給中華民國最好的生日禮物。」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1/4/2ep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