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一個新物證的發現再次引發了高爾夫起源的爭論。[10]蘭州西北師範大學體育系的凌洪齡教授發現了新證據,並提出說法指出,中國在南唐時期(約943年)便記載有類似於高爾夫的遊戲——捶丸,比蘇格蘭中世紀的起源還要早500年。[11]
捶丸是盛行於宋、元和明朝時期的遊戲,其雛形可能在五代和北宋初年就已經形成,高爾夫球教學[12]前身可能追溯到唐朝的「步打」。[10]它尤其受到貴族的歡迎,明代的宮廷畫《宣宗行樂圖》中,就描繪了明宣宗與其侍從進行捶丸的情況。球杆上鑲有玉跟金作為裝飾,顯示出這個遊戲是種有錢人的娛樂。宋朝魏泰的《東軒錄》中,[11]也提及南唐某官員要他的女兒挖洞做為玩球遊戲的目標,然後用自製的木棍將球打進洞的故事。[11]清朝時滿清入關,由於滿洲貴族喜愛的大多是狩獵、滑冰與摔跤一類遊戲,對捶丸不感興趣,使捶丸失去了貴族基礎,逐漸陷入衰落。[13][14]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高爾夫球教學寧志齋撰寫《丸經》一書,高爾夫球教學說明捶丸活動的規則。從該書中的描述來看,古代的捶丸在比賽場地、器具和規則上,都與現代高爾夫球有不少類似之處。捶丸的遊戲者用10種不同的球棒擊球,其中三種主要棒式為攛棒、撲棒與杓棒,分別為了在打地滾球、遠球與高球時使用,與現代高爾夫球的1號木杆、2號木杆和3號木杆有一致之處。在比較捶丸與高爾夫球的誕生年代,《丸經》的早期公佈於世,以及兩者內容上的一致性後,凌洪齡認為古代的捶丸與現代高爾夫球是有着「緊密血緣關係的」。[15]他認為高爾夫是在中世紀晚期由蒙古旅行者傳至歐洲,之後流傳到蘇格蘭。[11]
將捶丸與高爾夫聯繫起來的觀點並不是首次出現。高爾夫球教學中國體育史研究先驅郝更生(1899-1975)在其英文論著《中國體育概論》中,就曾稱捶丸是「中國的高爾夫球」。學者唐豪(1897-1959年)在研究蒙古西征對中國發明的影響後,推論捶丸與它們一樣,在元代時候傳入歐洲。[16]他亦透過比較捶丸與高爾夫球的特點,說明高爾球源於捶丸。
對此,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發表聲明「用球竿玩球的運動好幾世紀前就有了,高爾夫球教學但是今日我們所知打18洞的高爾夫運動,很明確的是起源於蘇格蘭」
資料來源:zh.wikipedia.org/zh-hk/%E9%AB%98%E5%B0%94%E5%A4%AB%E7%90%83%E5%8E%86%E5%8F%B2
留言列表